时间: 2025-05-03 11: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7:36
枉辔学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牵着马缰绳学走路。基本含义是指模仿别人,但不得要领,反而弄巧成拙。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盲目模仿他人,结果却适得其反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枉辔学步 常用来批评那些没有创新精神,只会机械模仿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调侃那些模仿他人却做得不好的人。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设计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原创性和创新的重要性。
同义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反义词: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枉辔学步 出自《庄子·秋水》:“且夫枉辔而学步,未得其道也。”原意是指牵着马缰绳学走路,后来引申为盲目模仿他人,不得要领。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反对盲目模仿。枉辔学步* 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努力模仿却不得要领的情景,引发对创新和个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学在学新技能时,总是盲目模仿他人,结果效果不佳。这时,我会用枉辔学步 这个成语来提醒他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
在诗歌中,可以将枉辔学步 融入到对盲目模仿的批评中:
枉辔学步徒劳心,
东施效颦笑古今。
创新之路需自辟,
莫让模仿误终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牵着马缰绳,笨拙地学走路的情景,这种画面给人一种滑稽和无奈的感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旋律单调的音乐,来表达盲目模仿的枯燥和无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ape someone's style" 或 "copycat",但这些表达没有枉辔学步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枉辔学步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学和生活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避免盲目模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创新和个性的重视。
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
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外地人很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用心观摩、效仿、练习,后来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只好爬回了燕国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辔】
(会意。从丝,从軎。从丝,与绳索有关。軎:wèi,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上有穿口,用以纳辖。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辔,马縻也。 、 《诗·邶风·简兮》-执辔如组。 、 《礼记·曲礼》。疏:“御马索也。”-执策分辔。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 清·周容《芋老人传》-或揽辔寒帷。
【组词】
辔勒、 辔衔、 辔策、 辔靷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4.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