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0:34
散生日: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指的是那些不是整十岁数的生日,即非整寿的生日。例如,一个人的生日是32岁、45岁等,而不是30岁、40岁等整十岁数的生日。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散生日”来区分那些不是特别重要的生日,与整寿相比,散生日通常庆祝的规模较小,可能只是家人或亲近朋友之间的小型聚会。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绘人物的生活细节,反映其年龄和生活的阶段。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分析不同文化中对年龄和生日的庆祝方式。
同义词:小生日、非整寿生日 反义词:整寿、大生日
“散生日”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散”和“生日”两个字组成,其中“散”在这里指的是非整数的、零散的。这个词汇的使用历史较长,反映了**人对年龄和生日的传统观念。
在*文化中,整寿(如0岁、70岁等)通常被视为重要的里程碑,会有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相比之下,散生日则较为简单,反映了**人对年龄的传统尊重和庆祝方式的差异。
提到“散生日”,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庭温馨的聚会,简单而真挚的祝福,以及对年龄增长的自然接受和欣赏。
在我的家庭中,散生日通常是家人一起简单庆祝,准备一些小礼物和美食,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在诗歌中,可以将“散生日”作为一个意象,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连续性:
岁月如歌,散生日里, 家的温暖,不言而喻。 每一年的这一天, 都是生命的小确幸。
想象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家人围坐在一起,轻声笑语,背景音乐是柔和的钢琴曲,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可以很好地与“散生日”的情感氛围相匹配。
在西方文化中,生日通常都是重要的,不论是否是整十岁数。这与“散生日”在**文化中的相对低调庆祝形成对比。
“散生日”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它反映了*人对年龄和生日的独特看法和庆祝方式。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文化差异如何影响日常语言的使用和表达。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