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7:05
公堂 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官方的审判场所,即法庭。它源自古代的官府或衙门,是官员审理案件、执行司法权力的地点。
“公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官方的办公场所,后来特指审理案件的场所。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现代意义上的法庭。
在**传统文化中,“公堂”象征着公正和权威,是社会秩序和法律正义的体现。它反映了社会对法律和正义的尊重和依赖。
“公堂”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和正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正义、权威和秩序。它也可能引发对法律程序和司法公正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公堂”一词,但在讨论法律问题或观看法律题材的影视作品时,这个词会自然浮现,帮助我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相关概念。
在创作一首诗或短篇故事时,可以将“公堂”作为一个场景,描绘其中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此展现法律与人性的冲突与和谐。
想象一个古老的公堂,木质的结构,悬挂的匾额,以及官员的严肃面孔,这些视觉元素与木槌敲击的声音相结合,形成一种强烈的正式和权威感。
在英语中,“court”一词对应“公堂”,虽然在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上有所不同,但都指向法律审判的正式场所。
“公堂”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法律和正义的象征意义,也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权威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相关概念。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