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7:10
浮财: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非固定的、容易变动的财富,如现金、股票、债券等,相对于不动产(如房产、土地)而言。它强调的是财富的流动性和易变性。
在文学中,“浮财”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家族的财富状况,暗示其财富的不稳定性或易逝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浮财”来指代手头的现金或短期内可以变现的资产。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财务管理中,“浮财”可能特指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相对。
同义词:流动资产、易变现资产、现金等价物 反义词:固定资产、不动产、长期投资
“浮财”一词可能源于对财富流动性的直观理解,即财富如同水一样可以流动和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不固定、容易变动的财富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积累固定资产,如房产和土地,因为这些被视为更稳定和可靠的财富形式。相比之下,“浮财”则被认为风险较高,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浮财”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不稳定和风险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财富的脆弱性和易逝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财富管理、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的思考。
在个人理财中,合理配置浮财和固定资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浮财),而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房产或长期储蓄(固定资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浮财如水,流转不息,把握时机,方能致富。”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商人站在波涛汹涌的海边,手中握着一叠股票证书,海浪象征着市场的波动,而商人则代表着对浮财的掌控和利用。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iquid assets”或“quick assets”,它们都强调资产的流动性和易变现性。不同文化对财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浮财”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其共通之处。
“浮财”这个词汇强调了财富的流动性和易变性,提醒我们在财富管理中要注重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财富的波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财】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引证】
《说文》-财,人所宝也。 、 《广雅》-财,货也。 、 《周礼·太宰》。注:“泉谷也。”-以九赋敛财贿。 、 《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与其财用。 、 《礼记·坊记》。注:“币帛也。”-先财而后礼。 、 《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 《六书故》-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 、 《周礼·天官·宰夫》-乘其财用之出入。 、 《韩非子·说难》-暮而果大亡其财。 、 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组词】
资财、 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