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5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54:03
浮起: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从液体或气体的底部升到表面,或者从较低的位置升到较高的位置。基本含义可以引申为事物从隐蔽或不显著的状态变得明显或突出。
“浮起”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结构“浮”和“起”分别表示“漂浮”和“上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物体从低处向高处移动的动作。
在某些文化中,“浮起”可能与复活或重生的象征有关,如在某些**仪式中,象征性地使用“浮起”来表示新的开始。
“浮起”常常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希望、重生和新的可能性。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这样的场景:在海边看到漂浮的物体最终被海浪带到岸边,这个过程可以用“浮起”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的光芒,如同希望的种子,在心田中缓缓浮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宁静的湖面上,树叶轻轻地浮起;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钢琴曲,如同水面上的气泡缓缓浮起。
在英语中,“浮起”可以对应为“float up”或“rise to the surface”,在不同文化中,这个动作都具有类似的物理和象征意义。
“浮起”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动作,也常常被用来比喻情感或思想的显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其多重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