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7:12
“死心落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死了,彻底放弃希望。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对于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彻底失去信心,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或期待。
“死心落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心理状态的形象化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彻底放弃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死心落地”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呼应,强调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盲目追求不可能的目标。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的无力感和悲伤。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创业失败后,对再次尝试创业感到死心落地,但后来通过反思和学*,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死心落地”融入到描述自然景物的诗句中,如:“秋叶飘零,死心落地,岁月无声,唯余寂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枯黄的落叶缓缓飘落,象征着“死心落地”的意境。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悲伤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ive up hope”或“lose all hope”,但“死心落地”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
“死心落地”这个成语在表达彻底放弃的情感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安公子这几个头,真是磕了个死心落地的。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