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3:49
“不显”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明显、不易察觉或不突出。它可以用作形容词,描述某事物的外在特征或内在状态不易被观察到或感知到。
在文学作品中,“不显”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情感或事物的特征,营造一种含蓄或隐晦的氛围。例如,在描述一个内向的人物时,可能会说他“不显山露水”。
在口语中,“不显”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能力或成就没有被广泛认可,或者某事物的变化不明显。例如,“他的才华一直不显”。
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不显”可能用来描述某些症状或行为不易被察觉。
“不显”由“不”和“显”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显”有显现、明显的意思,而“不”表示否定。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显”逐渐固定为一个常用词汇,用来描述不易被察觉的状态或特征。
在**文化中,“不显”有时与谦虚、内敛的美德相联系。例如,古代文人常提倡“不显山露水”,即不张扬自己的才华和成就,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谦逊思想。
“不显”给人一种含蓄、深沉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不张扬却有内涵的人或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他们的工作能力很强,但从不张扬,他们的成就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发现的,这种“不显”的品质让我深感敬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显”来营造一种隐晦的美感:
月光洒在静谧的湖面,
波光不显,却映出星辰的轮廓。
“不显”可能让人联想到朦胧的画面或柔和的音乐,如轻柔的钢琴曲或模糊的风景画,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在英语中,“不显”可以对应为“unnoticeable”或“subtle”。这些词汇在描述不易察觉的特征时与“不显”有相似的含义,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惯上可能有所不同。
“不显”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表面特征,还反映了人们对于内在品质的追求和欣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不显”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层的意义。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显】
(会意。从页(xié)从显,显亦声。今字从页,与人头有联系。本义:头上的装饰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显,头明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