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0:29
“活龙鲜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活生生的龙一样充满活力和健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充满生机。
在文学作品中,“活龙鲜健”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主角,强调其非凡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赞美某人的健康状况或活力。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医疗,它可能用来描述**员或病人的恢复情况。
同义词:精力充沛、生龙活虎、神采奕奕 反义词:病恹恹、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活龙鲜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龙的崇拜,龙在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人的健康和活力。
在**文化中,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因此“活龙鲜健”这个成语也带有积极和吉祥的含义。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鼓励人们保持健康和活力。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形象,如年轻的**员或精力旺盛的老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活龙鲜健”来形容那些即使在压力下也能保持活力和积极态度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他如活龙鲜健,踏着朝阳的步伐,迎接新的一天。”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在**或工作中展现出的动态美。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充满活力的音乐或欢快的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ull of vim and vigor”,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相似的活力和健康的感觉。
“活龙鲜健”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健康和活力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这是两服仙人弗识的丸散在内:一服用软口汤送下,明日再将乱话汤送下一服,包你活龙鲜健便了。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
3.
【鲜】
非常少,很不多。
【引证】
《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史记·货殖列传》-原小则鲜。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 、 宋·周敦颐《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清·方苞《狱中杂记》-鲜不疫矣。
【组词】
鲜薄、 鲜言、 鲜胄、 鲜浅、 鲜乏、 鲜少
缺少;不足。
【引证】
李密《陈情表》-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4.
【健】
(形声。从人,建声。本义:强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健,伉也。 、 《易·说卦传》-震其究为健。 、 《韩诗外传》-四健骄也。 、 《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天下健者。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与汝幸双健。
【组词】
健举、 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