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2:49
“付之逝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某物投入流动的水中,比喻事物一经发生就无法挽回或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时间、机会、感情等的流逝或失去,强调其不可逆转的特性。
“付之逝水”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但其核心意义——不可逆转的流逝——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水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因此,“付之逝水”这个成语深深植根于文化中,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失去机会的遗憾。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让人联想到流水无情、时光匆匆的画面。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因为一旦错过,就可能永远失去。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面试后感到非常遗憾,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机会似乎就这样“付之逝水”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青春如梦,付之逝水,留下的只是岁月的痕迹。”
想象一条宽阔的河流,水流湍急,任何投入其中的物品都会迅速消失不见。这种视觉形象与“付之逝水”的含义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ne with the wind”,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某种东西的不可逆转的消失。
“付之逝水”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不可逆转性,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还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和生命的宝贵。
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1.
【付】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付,与也。 、 《广雅》-付,予也。 、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组词】
付法、 付任、 付治、 付推、 付度、 付命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逝】
(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逝,往也。 、 《广雅》-逝,行也。 、 《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逝。 、 《论语·子罕》-君子可逝也。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