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1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18:57
“付之度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把某事物或情感置之度外,不放在心上,不计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的态度非常超然,不在乎,不关心。
在文学作品中,“付之度外”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豁达或超脱,如在描述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对小事的不在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事的不屑一顾或对某人的冷漠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讨论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探讨人的情感控制和心理状态。
“付之度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度”这一概念的重视,即度量、尺度。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超然态度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度”的概念,即适度和中庸。因此,“付之度外”这个成语也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面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超脱。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人,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尤为难得和值得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压力和挑战面前保持冷静的情况。使用“付之度外”这个成语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如晦,我心付之度外, 静观云卷云舒,自在如初。”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平静的湖面,即使周围风起云涌,湖面依然波澜不惊。听觉上,我想到的是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古筝的旋律,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t it go”或“not car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态度是相似的。
通过对“付之度外”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对我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宝玉将昨日的事已~。
1.
【付】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付,与也。 、 《广雅》-付,予也。 、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组词】
付法、 付任、 付治、 付推、 付度、 付命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
4.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