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15:25
词汇“根株附丽”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根”、“株”、“附”和“丽”。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根株附丽”字面意思是指植物的根部和茎干依附在美丽的物体上。基本含义是指依附于美好的事物或人,以求得自身的光彩或提升。
“根株附丽”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植物生长特性的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植物,而是用来形容人和社会现象。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应该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因此,“根株附丽”这个成语有时带有贬义,暗示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依赖和不自主的状态。在联想上,我可能会想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攀附权贵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根株附丽的行为,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和提升自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羡根株附丽花,自开自落自芳华。”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棵树依附在另一棵更壮观的树上;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树枝的声音,象征着独立和自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ding on someone's coattails”,意味着利用他人的成功来提升自己。
“根株附丽”这个成语提醒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应过度依赖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汉语成语。
又自罗翁当国,为缙绅所辐辏,而永嘉之人根株附丽,攫美官鼓声势者尤众。
1.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2.
【株】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语转曰桩。-株,木根也。 、 《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命曰株送徒。 、 《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若厥株驹。 、 《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3.
【附】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沾着,附着。
【引证】
《诗·小雅·角弓》-如涂涂附。 、 《考工记·轮人》-是故涂不附。 、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
【组词】
附缠、 附离
4.
【丽】
(形声。从鹿,丽声。其字本作“丽”,后加“鹿”,成为形声字。鹿形丽声,鹿成对,并驾。本义:成群;结伴;成对)。
成对 同: 俪
【引证】
《小尔雅·广言》-丽,两也。 、 《汉书·扬雄传上》。师古曰:“丽,并驾也。”-丽钩芒与骖蓐收兮。 、 《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 、 《诗·鄘风·干旄》。孔颖达疏引三国魏·王肃曰:“夏后氏驾两谓之丽。”-良马五之。 、 刘勰《文心雕龙》-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
【组词】
丽限、 丽偶、 丽辞、 丽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