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2:16
“根朽枝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树根腐朽,树枝干枯。这个成语比喻事物的根本已经败坏,无法维持其原有的生命力和功能。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基础或核心部分已经衰败,导致整体无法继续存在或发挥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根朽枝枯”常用来形容一个家族、国家或组织的衰败,强调其内在的腐败和无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或精神状态的恶化。在专业领域,如林业或生态学,它可能用来描述植物或生态系统的退化。
“根朽枝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根”、“朽”、“枝”、“枯”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明确的意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事物的衰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根朽枝枯”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联系,强调个人和集体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社会变迁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注意社会结构和道德基础的维护。
这个成语给人以沉重和悲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衰败、无力和绝望的景象。它提醒人们关注事物的内在质量和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反思和评估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否存在“根朽枝枯”的情况,从而激励自己进行改变和提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根朽枝枯,唯有心中的火焰不灭。”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枯萎的树木和荒凉的景象。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枯枝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tten to the core”,意指事物从核心开始腐烂,与“根朽枝枯”有相似的含义。
“根朽枝枯”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衰败的本质,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基础建设和内在质量的维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比喻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圣人喻引树为证也。此气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亦以明矣。
1.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2.
【朽】
(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朽,腐也。 、 《诗·周南·良耜》。释文:“烂也。”-荼蓼朽止。 、 《礼记·月令》。注:“气若有若无为朽。”-其臭朽。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组词】
朽索、 朽壤、 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
3.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4.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