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4:02
“满山遍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山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某种事物。基本含义是形容某种事物数量极多,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满山遍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满山”和“遍野”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广泛分布。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水浒传》中就有“满山遍野,都是官兵”的描述。
在文化中,“满山遍野”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观,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以宏大、壮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繁盛。
在旅行中,我曾看到满山遍野的油菜花,那种景象至今难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魅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满山遍野的绿意,如同大地的温柔拥抱。”
想象一下,满山遍野的鲜花在春风中摇曳,伴随着鸟儿的歌唱,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到宁静和愉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广泛分布的概念。
“满山遍野”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描绘了事物的广泛分布,还蕴含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这时候就像塌了天一样,~都是大人哭孩子叫的声音。
1.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满,盈溢也。 、 《庄子·列御寇》-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 《韩非子·扬权》-奸邪满侧。 、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组词】
满口胡柴、 满坑满谷、 满面生花、 满天星、 满眼、 满堂、 满衍、 满肚子、 满实、 满怀信心、 满脸春色、 满听、 满溢、 满生生、 满心、 满礼、 满顶、 满饮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徧,徧也。 、 《虞书》-徧于群神。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 《陈州粜米》-遍衙门告不成。
泛指普遍。
【引证】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徧摧我。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组词】
满山遍野;遍窥、 遍体
4.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