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9:20
海洋学(Oceanography)是一门研究海洋的自然科学,涵盖了海洋的地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等多个方面。它旨在理解海洋的形成、结构、动态过程以及海洋与大气、地球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洋学一词源自希腊语“ὠκεανός”(Okeanos,意为海洋)和“-γραφία”(-graphia,意为写或描述)。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深入,海洋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在许多文化中,海洋被视为生命之源和神秘之地。海洋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能增进人类对地球系统的理解,对环境保护和气候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学常常让人联想到广阔无垠的海洋、深邃的海底世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的探索欲。
个人在海边度假时,可能会对海洋的美丽和力量产生深刻的感受,这种体验可能激发对海洋学的兴趣。
在诗歌中,海洋学可以被用来象征知识的深邃和探索的不懈:
海洋学的光芒,照亮深海的秘密, 每一波浪,都是知识的涟漪。
海洋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海洋的图像和海浪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能够增强人们对海洋的感知和理解。
在不同语言中,海洋学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大致相同。例如,在法语中,海洋学被称为“océanographie”。
海洋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它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海洋本身的理解,还对全球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海洋学这一词汇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促进跨学科的思考和交流。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