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5:37
“东三省”是指**东北地区的三个省份,即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这一地理区域,强调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征。
“东三省”这一词汇的形成与**的行政区划历史有关。清朝时期,东北地区设有三个将军辖区,后逐渐演变为现代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这一词汇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使用,用以指代这一特定地理区域。
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东三省”常常与重工业、寒冷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方言文化联系在一起。这一地区在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提到“东三省”,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坚韧、勤劳和豪爽的东北人,以及那里的冰雪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亲切和自豪的情感。
个人在讨论旅游计划时,可能会提到“东三省”的某个城市,比如哈尔滨的冰雪节或沈阳的历史建筑,以此来规划行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东三省的雪,白了山川,暖了人心。”
提到“东三省”,可能会联想到雪景图片、东北二人转的音乐或东北菜的烹饪视频,这些都能唤起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如俄语或日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指代这一地区,但其使用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东三省”作为一个地理词汇,不仅指代了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的地理和文化多样性。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省,视也。 、 《尔雅》-省,察也。 、 《礼记·乐记》。注:“审也。”-省其文采。 、 《论语》。皇疏:“视也。”-退而省其私。 、 《荀子·王制》。注:“观也。”-省农功。 、 《书·洪范》-王省惟岁。 、 《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组词】
省方、 省耕
检查。
【引证】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日省月试。
【组词】
省心改过、 内省;省牲之所、 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