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0:11
悬疑: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悬而未决的疑问,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情境或作品,其中包含未解之谜或不确定的情节,引发读者或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悬疑常用于侦探小说、推理小说或惊悚小说,通过设置谜团和线索来吸引读者。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悬疑可以用来形容某件事情的不确定性或神秘感,例如:“这个案子还有很多悬疑的地方。” 专业领域:在法律、心理学等领域,悬疑可能指代未解决的案件或心理谜团。
同义词:谜团、神秘、未知、疑问 反义词:明确、清晰、已知、确定
词源:悬疑一词源自汉语,由“悬”和“疑”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悬挂和疑问。 演变:随着文学和电影的发展,悬疑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叙事手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媒体作品中。
在现代文化中,悬疑作为一种叙事元素,常常与惊悚、恐怖和推理等元素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如悬疑电影和电视剧。
悬疑往往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紧张感,激发探索和解谜的欲望。它让人感到既兴奋又焦虑,期待揭开谜底的那一刻。
在日常生活中,悬疑可以用来形容未解决的问题或神秘的**,例如:“这个城市的历史充满了悬疑。”
在诗歌中,悬疑可以用来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
月光下的花园, 悬疑的影子轻轻摇曳, 谁在暗中窥视, 谜一般的夜。
悬疑往往与阴暗的画面、紧张的音乐联系在一起,如黑色电影中的阴影和悬疑音乐中的紧张旋律。
在英语中,悬疑可以对应为“mystery”或“suspense”,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用法和情感联想。
悬疑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文学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描述不确定和神秘的情境。它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语言中一个富有魅力的元素。通过对悬疑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