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0:3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36:19
“倒憋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本应该呼出的气却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憋回去。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紧张、尴尬或受到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即本想表达的情绪或话语因为外界因素而无法正常表达出来。
“倒憋气”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倒”和“憋气”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气流反向憋回的状态。在语言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心理状态,特别是在表达受阻的情感或思想时。
在**文化中,“倒憋气”可能与传统的内敛和含蓄文化有关,强调在社交场合中保持适当的沉默和自我控制。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压抑和不适,联想可能包括社交恐惧、内心冲突和无法表达的痛苦。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过在重要场合因为紧张或害怕而无法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情况,这种感觉就像是“倒憋气”。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沉默的夜里,我的心倒憋气,如同被遗忘的旋律,在黑暗中徘徊。”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紧闭嘴巴,面部表情紧张;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或突然的沉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ld one's breath”或“bite one's tongue”,但这些表达更多是指生理上的憋气或控制不说出某些话,而不像“倒憋气”那样强调心理上的压抑感。
“倒憋气”这个词汇在描述心理状态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反应,也反映了语言在表达复杂情感时的丰富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对他人情感的理解。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憋】
(形声。从心,敝声。本义:性急)。
同本义。
【引证】
《集韵》-憋,曰性急。
【组词】
憋懯、 憋肠、 憋古
3.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