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3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3:46
“倒悬之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处境极其危险或困难,如同头朝下悬挂着一样,随时可能坠落或遭遇灾难。基本含义是指面临极大的危机或困境。
在文学作品中,“倒悬之患”常用来形容人物或国家面临的极端困境,如战争、政治危机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严重问题或危机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国际关系等,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述国家或组织面临的严重挑战。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情境的严重性和稳定性上有所不同,但都能传达出与“倒悬之患”相似或相反的情感和状态。
“倒悬之患”源自**古代的成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这个词汇在历史演变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出现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
在文化中,“倒悬之患”常被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面临的极端困境,反映了人对于危机和困境的深刻认识。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的使用,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担忧,因为它描绘了一个极其危险的情境。联想可能包括战争、灾难、经济危机等严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讨论全球经济危机时使用过“倒悬之患”这个词汇,来形容当时世界经济面临的严重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倒悬之患的边缘,希望如微光闪烁,引领我们穿越黑暗的深渊。”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头朝下悬挂在悬崖边的画面,充满了紧张和危险。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紧张的音乐或危机时刻的警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ging by a thread”或“in dire straits”,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倒悬之患”这个词汇在描述极端危机和困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情境的严重性,还激发了人们对危机的深刻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齐、楚不和,交兵岁久,民有~。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