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59:21
词汇“京陵”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京陵”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京城的陵墓”。其中,“京”通常指代首都或大城市,“陵”则指帝王或贵族的陵墓。
由于“京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历史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指代某个古代首都的陵墓。
“京陵”的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汉语,其中“京”和“陵”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因为不再常用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的历史文化中,帝王陵墓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皇权的象征和历史的沉淀。因此,“京陵”可能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中有所提及。
提到“京陵”,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皇家的庄严以及历史的厚重感。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由于“京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历史文化讨论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京陵”作为一个象征元素,融入到描述古代历史或皇权的故事中,增添文学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提到“京陵”,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陵墓的宏伟景象,如明十三陵、秦始皇陵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来展现其视觉上的震撼。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京陵”的词汇,但类似的词汇如“imperial tomb”(皇陵)在英语中可以表达类似的概念。
“京陵”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意义和使用场景相对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用。通过对“京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词汇在语言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