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0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06:11
词汇“京门”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地名、人名或者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信息,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京门”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它可能指的是某个城市的门户或入口,尤其是指首都或重要城市的入口。在古代,城市的门户往往是重要的防御设施,也是城市文化和政治的象征。
由于“京门”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与具体的地名或文化背景相关。在古代汉语中,“京”通常指首都,“门”指入口或门户,因此“京门”可能源自对首都入口的称呼。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京门”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权力、历史或文化的中心。
提到“京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庄严、历史悠久和重要性,带来一种敬畏和好奇的情感反应。
由于“京门”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京门”来描绘一个宏伟的场景或象征性的意象:
巍峨京门立,岁月刻沧桑。
行人匆匆过,历史长河藏。
想象一座古老的京门,可能会联想到厚重的石墙、沉重的门扉和历史的回声。
如果“京门”是一个特定文化中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尽管“京门”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它可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