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2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3:35
心高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心志或抱负很高,通常指其目标或期望超出常人,有时也带有自视甚高、不切实际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心高”常用来形容主角的远大志向或不凡抱负,如“他心高气傲,立志要成为一代宗师。”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贬义,用来形容某人自命不凡或不切实际,例如“他心高得连基本的工作都不愿意做。”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探讨心高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同义词:志向远大、抱负不凡、自视甚高 反义词:心胸狭窄、志向平庸、脚踏实地
同义词中,“志向远大”强调目标的宏伟,而“自视甚高”则更多指自我评价过高。反义词中,“心胸狭窄”指心胸不宽广,“志向平庸”指目标普通,“脚踏实地”则强调实际和务实。
“心高”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方式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心高有时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追求卓越。然而,在现代社会,心高也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切实际的态度,特别是在强调实际和效率的社会环境中。
“心高”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它代表了追求卓越和远大目标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切实际和自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心高的朋友,他总是设定很高的目标,虽然有时显得不切实际,但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帮助他实现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高”:
心高志远,不畏浮云遮望眼, 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向天边。
视觉上,“心高”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山或高楼,象征着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激昂的音乐,如交响乐,象征着内心的澎湃和激情。
在英语中,“心高”可以对应为“ambitious”或“aspiring”,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而不一定带有自视甚高的意味。
“心高”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使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抱负的期待和评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心高”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