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4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44:33
“涉笔成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笔一触及就变得文雅”。这个成语形容文笔高雅,一挥而就,能够使平凡的事物变得文雅有韵味。
在文学语境中,“涉笔成雅”常用来形容作者的文笔高雅,能够将普通的题材或素材通过精妙的笔触转化为富有艺术美感的作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文学评论或艺术讨论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文学创作、艺术评论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评价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修养。
同义词:
反义词:
“涉笔成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文笔高雅的追求和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评价文笔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传统文化中,文笔的高雅被视为文人墨客的重要修养。因此,“涉笔成雅”这个成语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承载了对文人艺术修养的期待和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高雅、精致、艺术的联想,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情感上,它传达了一种对艺术和美的尊重和欣赏。
在个人的写作和艺术创作中,我常常努力追求“涉笔成雅”的境界,希望通过精妙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将作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涉笔成雅,诗行间流淌着银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文人墨客在月光下挥毫泼墨,笔触细腻,画面充满了诗意和艺术美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典音乐,如古筝曲,来增强这种高雅的艺术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 a touch of elegance”或“gracefully written”,都强调了文笔的高雅和精致。
“涉笔成雅”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文笔高雅的赞美,也是对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作高雅的艺术作品。
于物无择,而涉笔成雅;于思无豫,而往必造微。
1.
【涉】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涉,徒行濿水也。 、 《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冯河,徒涉也。 、 《释水》-繇膝以上为涉。 、 《方言七》-过度谓之涉济。 、 《诗·卫风·氓》-送子涉淇。 、 《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组词】
涉水登山、 涉浅、 涉厉、 跋山涉水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