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5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55:28
词汇“战衅”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战”和“衅”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战衅”进行深入分析:
“战衅”字面意思是指战争的争端或起因。其中,“战”指的是战争或战斗,“衅”则指争端、裂痕或冲突的起因。因此,“战衅”通常用来描述导致战争爆发的具体**或原因。
“战衅”的词源较为传统,其中“战”字自古以来就有战争的意思,而“衅”字在古代汉语中指裂痕或争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衅”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战争和和平一直是重要的主题。“战衅”这个词反映了人们对战争起因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提到“战衅”,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悲剧、生命的牺牲和国家的动荡。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因为它与冲突和破坏相关。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历史或参与国际关系讨论时,了解“战衅”的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战衅”来描绘历史的沉重: “战衅如风,吹散了和平的梦, 历史的伤痕,刻在每一片土地上。”
提到“战衅”,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战争纪录片中的炮火声、战场的尘土飞扬和士兵的呐喊。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cause of war”或“war trigger”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战衅”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战争的起因,也提醒我们和平的珍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衅】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釁,血祭也。 、 《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隋衅。 、 《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 、 《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 《孟子》-将以衅钟。 、 《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 《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 《韩非子》-缚之,杀以衅鼓。
【组词】
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 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