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6:22
“暗绿稀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暗淡的绿色和稀疏的红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植物叶子颜色暗淡,花朵稀少,给人一种萧条、衰败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暗绿稀红”常用来描绘季节的变迁,尤其是秋天的景象,表达一种凄凉、哀伤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描述植物园或公园的景色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园艺或植物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植物的健康状况或生长状态。
“暗绿稀红”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在观察自然景色时创造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在文化中,秋天常被赋予哀伤和离别的情感色彩,因此“暗绿稀红”这个成语在描述秋天景色时尤为常见,反映了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忧郁和沉思。它让我联想到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无常,影响了我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和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秋游中看到一片树林,树叶暗绿稀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景象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暗绿稀红映秋水,一叶知秋心自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秋天的树林,树叶暗绿稀红,落叶满地。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增添一份凄凉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色的词汇组合来实现,如英语中的“dull green and sparse red”。
“暗绿稀红”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况当残春初夏之时,正值暗绿稀红之候,顿起愁绪,怎生消闷怀?
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况当残春初夏之时,正值暗绿稀红之候,顿起愁绪,怎生消闷怀?”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绿】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组词】
水绿、 碧绿、 绿耳、 绿竹、 绿沈、 绿波、 绿衫
颜色昏暗,乌黑色。
【引证】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
【组词】
绿鬓、 绿媛、 绿云
3.
【稀】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稀,疏也。 、 《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月明星稀。 、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 晋·陶潜《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组词】
稀棱挣、 稀撒撒、 稀星、 稀零零、 稀稀落落
4.
【红】
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同: 工
【引证】
《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红女下机。 、 《汉书·董仲舒传》-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