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1:03
“暗箭难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隐藏的箭矢难以防范。基本含义是指暗中进行的攻击或伤害难以预料和防御,通常用来比喻暗中进行的阴谋或伤害难以防备。
文学语境: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之间的暗中斗争或阴谋,如《红楼梦》中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
口语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在背后搞小动作,让人防不胜防。
专业领域: 在军事或国际关系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隐蔽的威胁或潜在的危机。
同义词: 暗箭伤人、暗中伤人、暗箭中人
反义词: 明枪易躲、光明正大
“暗箭难防”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暗中射出的箭矢难以被发现和防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比喻各种暗中的伤害或阴谋。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防范暗中伤害的重要性,反映了人们对阴谋和暗中行为的警惕。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不安和警惕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暗中的危险和不可预测的威胁。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在背后说坏话,真是暗箭难防,让我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更加谨慎。
诗歌: 暗箭难防夜未央, 人心叵测梦难长。 灯火阑珊处, 谁在暗中藏?
视觉联想: 想象一个黑暗的森林中,隐约可见的箭矢在树丛中穿梭,难以察觉。
听觉联想: 想象夜晚的寂静中,突然传来的箭矢破空声,让人心惊胆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stab in the back",意指背后捅刀子,也是一种比喻暗中伤害的说法。
“暗箭难防”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和生活中要保持警惕,防范暗中的伤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箭】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箭,矢竹也。 、 《周礼·职方氏》-其利金锡竹箭。 、 、 《礼记·礼器》-如竹箭之有筠也。 、 《仪礼·乡射礼记》-箭筹八十。
【组词】
箭笋、 箭茁、 箭萌、 箭筠子竹、 箭笄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防】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防,堤也。 、 《周礼·稻人》-以防止水。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 、 《礼记·郊特性》-祭防与水庸。 、 《管子·度地》-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 、 《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