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2:25
出走:字面意思是指离开某个地方或环境,通常带有逃避、寻求新生活或改变现状的意味。基本含义是指个体或集体为了某种目的或原因而离开家庭、社区或国家。
“出走”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初可能指离开家园去外地谋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和心理层面。
在**文化中,“出走”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尤其是在现代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它常被用来象征个体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
“出走”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而深刻的,它既有一种对未知的恐惧,也有一种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它让我联想到勇敢、探索和自我发现。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考虑过出走,但最终选择了面对和解决问题,这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和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出走”:
在晨曦的微光中,我出走,
带着对未知的渴望,
踏上一段新的旅程,
寻找心中的那片自由之地。
“出走”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广阔的草原和自由飞翔的鸟儿,以及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奔跑的场景,这些图像和声音都传达了一种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感觉。
在英语中,“出走”可以对应为“escape”或“flee”,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同样带有逃避和寻求新生活的意味,但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出走”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重含义和情感色彩。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心理的象征,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