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4:12
动脉弓:在解剖学中,动脉弓是指连接主动脉和主要分支动脉的弯曲部分。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六对动脉弓,它们在进化和个体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发育,这些动脉弓逐渐退化或转变为成体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专业领域:在医学和解剖学中,动脉弓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心脏和主要血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文学与口语: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涉及医学话题,否则这个词汇不常被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它来象征生命的循环或连接。
同义词:动脉环(Arterial Loop) 反义词:静脉弓(Venous Arch)
词源:动脉弓的英文“Arterial Arch”源自拉丁语“arcus”(弓)和“arteria”(动脉)。 演变:随着解剖学的发展,对动脉弓的理解逐渐深化,从最初的简单描述到现在的详细分类和功能分析。
在医学教育中,动脉弓是解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人体循环系统至关重要。
动脉弓可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医学领域的精密和专业。
在医学学习中,理解动脉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将动脉弓比喻为生命的桥梁,连接着生与死的两岸。
通过解剖图或3D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动脉弓的形态。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象征生命的节奏。
在不同语言中,如西班牙语(Arco Arterial)和法语(Arc Arteriel),动脉弓的词汇结构相似,反映了其在医学术语中的普遍性。
动脉弓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医学和解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人体的复杂结构,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科学的不断探索和理解。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脉】
3.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