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8:59
动脑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使用大脑思考”,基本含义是指在解决问题、创造或理解复杂概念时,积极地运用智力和创造力。
“动脑筋”这个词汇源于汉语,直译为“move the brain”,强调的是大脑的活跃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需要智力和创造力的活动中。
在**文化中,“动脑筋”常常与勤奋和智慧联系在一起,是社会对个人能力的一种期望。它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和知识价值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过程,激发了我对学*和探索的兴趣。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动脑筋来解决复杂的学术问题,这种思考过程不仅帮助我理解知识,也增强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思维的海洋里,动脑筋的船只,寻找知识的宝藏。”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专注思考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安静的房间中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象征着思考的过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e your brain”或“think har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动脑筋”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描述思考的过程,也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积极思考和创新。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脑】
(形声。本义:脑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 、 《考工记·弓人》-蹙于(脑)而休于气。 、 《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其荣发也。 、 《春秋元命苞》-人精在脑。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
3.
【筋】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肉之力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 、 《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 、 《荀子·劝学》-筋骨之强。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先折筋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
【组词】
筋皮、 筋厮锁、 筋血、 筋条、 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