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5:09
词汇“放班”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确保全面理解这个词汇。
“放班”字面意思是指下班或放学,即工作或学习结束后的时间。在某些方言或特定行业中,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
由于“放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较为有限。在一些方言中,可能会用“放班”来表示下班或放学。
“放班”可能是由“放”(释放、结束)和“班”(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段)组合而成的词汇。由于其使用频率不高,其词源和演变过程可能不太明确。
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中,“放班”可能被用来表示工作或学习的结束,这反映了人们对工作和学习时间划分的文化习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放班”可能带来一种解脱和放松的情感,因为它标志着一天工作或学习的结束,人们可以享受个人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下班”或“放学”这样的常用词汇,而不是“放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放班”来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
夕阳西下,放班时分,
疲惫的身躯,渴望家的温暖。
“放班”可能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街道,人们匆匆回家的场景,或者是学校铃声响起,学生们欢快地走出校门的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表示下班或放学,例如英语中的“off work”或“get off school”。
尽管“放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人们对工作和学习时间划分的基本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引证】
《说文》-班,分瑞玉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组词】
班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