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2:21
“亡马”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字面上的意思是指“死去的马”。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用以描述马匹的死亡。
在文学作品中,“亡马”可能被用来象征失去的力量、速度或是忠诚的伙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可能会在讨论古代战争、运输或马匹在社会中的角色时提及。
同义词“死马”和“马尸”在表达上更为直接,而“亡马”则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历史感。反义词“活马”和“骏马”则分别表示马匹的生存状态和优良品质。
“亡马”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亡”(死亡)和“马”(马匹)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亡”有死亡、失去的含义,而“马”则是指马匹。这个词汇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主要在古代文献中出现。
在**古代社会,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因此“亡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变迁。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战争牺牲品的哀悼。
“亡马”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哀伤和悲壮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它也可能让人想到忠诚和牺牲,因为马在历史上常常被视为忠诚的伙伴。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观历史遗址时遇到。例如,参观一处古代战场遗址时,可能会看到关于亡马的描述或遗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亡马”来营造一种悲壮的氛围:
战鼓隆隆,尘土飞扬,
亡马横陈,血染疆场。
忠诚的伙伴,无声的哀伤,
历史的见证,不朽的篇章。
视觉上,“亡马”可能让人联想到战场上马匹的尸体,或是古代绘画中描绘的战争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马蹄声和士兵的哀号。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dead horse”来对应“亡马”。在不同的文化中,马匹的角色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亡马”作为一种描述马匹死亡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普遍的。
“亡马”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背景。通过对“亡马”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并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这一词汇。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