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8:57
词汇“提手”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物体上用于提起或搬运的部分,如箱子、袋子等上面的把手。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提手”字面意思是指用于提起物体的把手。它通常是一个附加在物体上的装置,便于人们用手抓住并提起或移动物体。
“提手”这个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和用法没有太大变化。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提手的形式和材料有了更多的创新。
在不同的文化中,提手的设计和使用习惯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提手设计往往更加注重美观和细节。
提手给人以实用和便利的联想,它象征着帮助和支持。在某些情况下,提手也可能让人联想到负担或劳动。
在日常生活中,提手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购物还是搬家,提手都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在诗歌中,提手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生的负担或责任:
生活的提手,握紧了, 一步步,走过风雨。
提手的形象通常是简单而实用的,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金属的冷硬或是布料的柔软。在听觉上,提起装满物品的袋子时,可能会听到物品摩擦的声音。
在不同的语言中,提手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和基本概念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的“handle”或“grip”也有类似的意思。
“提手”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设计元素,也能够在文学和艺术中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