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4:3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4:37:49
提审:这个词通常用于法律领域,指的是将案件提交给更高级别的法院或法官进行审理。它也可以指在审讯过程中,将嫌疑人或被告带到法庭接受审问。
提审一词源于汉语,由“提”和“审”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提”有提起、提交的意思,“审”则指审查、审理。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逐渐固定用于描述法律程序中的特定环节。
在**,提审是法律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司法体系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它也是法治社会中保障公民权利的一种体现。
提审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正式和严肃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法庭、法官和法律的权威。它也可能引发对正义和公平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提审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法律相关的职业或教育背景中。例如,法律学生或律师在讨论案件时可能会频繁使用这个词。
在诗歌中,提审可以被用来象征正义的追求:
在法律的天平上,提审是正义的呼唤, 每一次上诉,都是对真理的追寻。
提审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律师的辩论声,以及被告紧张的表情。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提审的生动画面。
在英语中,提审可以对应为“arraignment”或“review”,具体取决于上下文。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提审的具体含义和程序可能有所不同。
提审作为一个法律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法律领域中却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不仅体现了法律程序的严谨性,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在学*法律或参与法律实践时,理解和正确使用提审这个词是非常重要的。
1.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2.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