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7:07
“抛砖引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抛出砖块以引来美玉。基本含义是指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高明、成熟的意见。
“抛砖引玉”出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这个成语在后来的使用中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含义。
在**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抛砖引玉”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它鼓励人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期待他人的更好贡献。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开放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种乐于分享和学*的态度。它鼓励人们不害怕展示自己的不足,而是勇敢地提出想法,期待更好的反馈。
在学术讨论中,我经常使用“抛砖引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初步的,希望引发更深入的讨论。这不仅帮助我获得更多的反馈,也促进了团队的合作和创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抛砖引玉,启思潮,众声和鸣,共绘未来。”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抛出一块砖,随后引来无数美玉,象征着从简单到复杂的创造过程。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段由简单旋律逐渐发展成复杂交响乐的曲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cast a stone to draw jade”,但这个表达并不常用。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都有类似的谦虚和鼓励分享的文化价值观。
“抛砖引玉”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也鼓励了创新和合作。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学。
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唐朝诗人常建非常佩服赵嘏的才华,总想得到赵嘏的诗作。一次常建打听到赵嘏要到灵岩寺游玩,就先赶到该寺,在墙上题了两句诗。赵嘏见到墙上的诗,提笔就在诗的后面加上两句,形成一首完整的七言绝句,人们评说这是常建抛砖引玉
1.
【抛】
(形声。本义:丢弃)。
同本义。
【引证】
唐·元稹《琵琶歌》-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 、 《聊斋志异·促织》-纸片抛落。
【组词】
抛漾、 抛撒、 抛撇、 抛官、 抛除
2.
【砖】
(形声。从石,专声。本义:用粘土烧成的长方形块状建材)。
同本义。
【引证】
《荀子·正论》。注:“塼涂,以涂垒塼也。”-是犹以塼涂塞江海也。 、 《颜氏家训》-蒙诏赐银百两,已于扬州小郊北地烧砖。
【组词】
青砖;红砖;砖匠、 砖橛子、 砖位、 砖塔、 砖块
3.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4.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