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5:08
猿人: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早期的人类祖先,特别是指那些介于类人猿和现代人类之间的生物,如直立人(Homo erectus)或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这些生物在生物学和考古学上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阶段。
猿人这个词源于汉语,由“猿”和“人”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猿”指的是类人猿,而“人”指的是人类。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词被用来特指那些介于类人猿和现代人类之间的生物。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猿人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一些文化中,猿人可能被视为人类起源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野性和原始的象征。
猿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原始、野性和未开化的状态。它可能唤起人们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好奇和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猿人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粗鲁或外表原始的人。例如,某人可能会说:“他的行为就像个猿人一样。”
在诗歌中,猿人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类的原始本能和野性:
在森林的深处,猿人低吼, 原始的呼唤,穿越时空的界限。 我们是他们的后代,文明的继承者, 但有时,野性的呼唤仍在心中回响。
猿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原始森林、茂密的植被和野性的呼唤声。在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描绘早期人类的化石或复原图。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猿人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pe-man”或“early human”。
猿人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科学术语,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词汇。通过对猿人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以及人类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
1.
【猿】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通常写作“猨、猿”。-蝯善援,禺属。 、 《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貉逾汶则死。 、 《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毋教猱升木。 、 《庄子·天地》-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
【组词】
猿猴献果、 猿狖、 猿眩、 猿臂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