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0:24
“打牙犯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话时牙齿打架,形容说话不流畅、结巴或紧张。基本含义是指人在紧张、害怕或激动时说话不自然,结结巴巴。
“打牙犯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语的积累和演变。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到,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和口语中出现。
在**文化中,语言的流畅和清晰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技能。因此,“打牙犯嘴”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期待。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绘了人在紧张或压力下的自然反应。联想可能包括尴尬、紧张的社交场合。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重要场合(如面试、演讲)感到紧张,说话不流畅的经历,这时“打牙犯嘴”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心事重重,话语间打牙犯嘴,月影也羞。”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紧张时嘴唇微微颤抖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说话时断断续续、不连贯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mmer”或“stutter”,用来描述说话时的结巴现象。
“打牙犯嘴”这个成语在描述人在紧张或压力下的语言表现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3.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
4.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