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2:32
词汇“[政复]”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缩写或者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环境和上下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字面上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政复”可能是“政治复议”的缩写,指的是在政治决策或行政决策中,对已经做出的决定进行重新审查或评估的过程。这通常涉及到对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或效果进行再次考量。
在政治学或行政法领域,“政复”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对政府决策的复审过程。在文学或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政治或法律相关的话题时。
同义词可能包括“复审”、“再审”、“复核”等,这些词汇都表示对某个决定或过程的再次审查。反义词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如果“政复”指的是对决策的重新审查,那么“初审”或“初次决策”可以被视为反义词。
由于“政复”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为人所知。它可能是随着特定法律或政治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术语。
在强调法治和政府透明度的社会中,“政复”这样的概念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公民对政府决策的监督和参与。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政复”可能带来一种对公正和透明的期待,同时也可能伴随着对政府决策过程的不满或疑虑。
由于“政复”是一个专业术语,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法律文件、政治讨论或学术研究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政复”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对权威的挑战和对公正的追求。例如,在小说中,一个角色可能通过政复程序来揭露政府的不当行为。
由于“政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不过,可以想象在法庭或政府办公室的场景中,人们严肃地讨论和审查文件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对政府决策的复审过程可能有不同的术语和实践。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review”或“reconsideration”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政复”作为一个可能的术语,强调了对政府决策的再次审查和评估。它在法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系到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虽然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它在特定领域和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