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48:45
“束椽为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椽子捆绑起来当作柱子使用。这个成语比喻在紧急情况下,用不恰当的或临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采取的权宜之计。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在没有更好选择时采取的临时措施。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工程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结构支撑。
“束椽为柱”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建筑实践,当时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人们确实会用这种方式来支撑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比喻各种紧急情况下的临时解决方案。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强调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如何灵活应对和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紧迫和无奈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它让我联想到在逆境中寻找出路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家里的水管突然爆裂,由于维修工人无法立即到达,我们只能束椽为柱,用临时方法止水,直到专业人员到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夜晚,我们束椽为柱,用希望的绳索,编织明天的梦。”
想象一下,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群人忙碌地用树枝和绳索搭建临时避难所,这种场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紧张而有序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ing do with what you have”或“improvising”,都表达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力而为的意思。
“束椽为柱”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难时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釡。截梁为杙,束椽为柱。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椽】
(形声。从木,彖(tuàn)声。本义:承屋瓦的圆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椽,榱也。 、 《左传·桓公十四年》-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 《韩非子·五蠹》-采椽不斫。 、 杜牧《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椽杙、 椽桷、 椽笔、 椽栋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