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7:06
“束柴”字面意思是指将多根柴火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基本含义是指捆绑好的柴火,通常用于燃烧或作为燃料。
“束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束”意为捆绑,“柴”指柴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因为现代生活中使用柴火的情况减少。
在许多传统文化中,柴火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因此,“束柴”可能与自给自足、传统生活方式和季节性活动(如冬季取暖)相关联。
“束柴”可能唤起温暖、舒适和家庭团聚的情感联想。它也可能让人想到自然、简朴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生活中,“束柴”可能不常见,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活动中(如露营、户外烧烤),它仍然是一个实用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将“束柴”用作比喻,如:
我们的爱如同一束柴, 在生活的火炉中熊熊燃烧, 温暖了彼此的心房。
在不同文化中,“束柴”可能有类似的用途和象征意义,但在某些文化中,它可能与特定的节日或传统活动相关联。
“束柴”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也是一个有趣的词汇,可以用于创造性的写作和交流。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