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0:30
提丢斯波得定则(Titius-Bode law)是一个关于太阳系行星轨道半径的经验规律,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丹尼尔·提丢斯(Johann Daniel Titius)在17**年提出,后由约翰·艾勒特·波得(Johann Elert Bode)在1772年推广。该定则最初的形式是:
[ a = 0.4 + 0.3 \times 2^n ]
其中 ( a ) 是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以天文单位AU表示),( n ) 是一个序列,对于水星 ( n = -∞ ),金星 ( n = 0 ),地球 ( n = 1 ),火星 ( n = 2 ),以此类推。
在专业领域,提丢斯波得定则主要用于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特别是在太阳系形成和行星系统研究中。在文学和口语中,该定则较少被提及,除非是在科普文章或教育讲座中。
同义词:提丢斯波得规则、提丢斯波得定律 反义词:无,因为这是一个特定领域的经验规律,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提丢斯波得定则的名称来源于其提出者提丢斯和推广者波得。该定则最初是作为一种经验观察提出,后来在发现新行星(如天王星和小行星带)时得到了验证,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它被认为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非严格的物理定律。
在18世纪和19世纪,提丢斯波得定则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因为它似乎能够预测新行星的位置。这种预测能力在当时的科学探索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因为它激发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
提丢斯波得定则可能让人联想到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追求。它也可能引发对科学规律和偶然性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提丢斯波得定则的应用有限,除非是在参与天文观测或科学教育活动时。
在诗歌或故事中,提丢斯波得定则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规律的追求。
结合天文学的图片或视频,提丢斯波得定则可以引发对宇宙浩瀚和行星排列的视觉联想。音乐方面,可以联想到宏伟的交响乐,象征宇宙的壮丽。
提丢斯波得定则是一个特定于太阳系的经验规律,因此在其他文化和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在其他行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规律。
提丢斯波得定则作为一个历史上的科学规律,展示了人类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和认识的演变。尽管它不是一个严格的物理定律,但它在天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于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2.
【丢】
遗留。
【引证】
《儒林外史》-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
3.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4.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5.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6.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7.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