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9:46
“报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表达不满或抱怨。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某事或某人的不满情绪,并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出来。
在文学作品中,“报怨”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他们的情感冲突和心理活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加直接和日常,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不满和抱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报怨”可能被用来分析人们的情绪表达和社会互动。
同义词:抱怨、诉苦、发牢骚 反义词:赞扬、表扬、感激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抱怨”更侧重于表达不满,而“诉苦”则可能包含更多的情感倾诉。
“报怨”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保持其原有的意义。
在**文化中,“报怨”可能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情绪表达,因为它通常与不满和冲突相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报怨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
“报怨”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满、冲突和紧张。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人在描述不满情绪时更加直接和明确。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报怨,这种情况下,适度的报怨有助于引起管理层的注意并改善工作条件。
在诗歌中,可以将“报怨”融入到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诗句中,如:“夜深人静时,心中报怨声,如潮水般涌动,无声却震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皱着眉头,嘴巴微张,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不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抱怨声,或是深夜里无人倾听的叹息。
在英语中,“报怨”可以对应为“complain”或“grumble”,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的使用和意义与汉语中的“报怨”相似,但在表达方式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报怨”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在描述不满情绪时非常有用,但也需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和方式,以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