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0:18
词汇“壁里安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壁里安柱”可以理解为在墙壁内部安装柱子。这个词汇可能来源于建筑领域,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墙壁内部设置支撑柱,以增强墙壁的承重能力或稳定性。
由于“壁里安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建筑行业的专业术语逐渐演变而来,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建筑技术。
在建筑文化中,壁里安柱可能代表了一种建筑智慧和技术进步,尤其是在古代建筑中,这种技术可能用于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稳固和安全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建筑的支撑和稳定。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古代建筑的坚固和工匠的技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涉及到房屋装修或建筑设计,可能会遇到需要考虑壁里安柱的情况,尤其是在设计承重墙或加固旧建筑时。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壁里安柱”用作比喻,表示在某个系统或组织内部加强支撑或稳定,例如:“在这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在社会的壁里安柱,以确保未来的稳定。”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建筑图纸上的结构细节,或者是实际建筑中的隐蔽柱子。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建筑工地的施工声音,或者是建筑师讨论结构设计的对话。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建筑技术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应用,但基本概念相似,都是为了增强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壁里安柱”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建筑领域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应用。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技术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语言在不同领域中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
1.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4.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