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7:14
词汇“哀气”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哀”通常指悲伤、哀伤,“气”可以指气息、气质或气氛。因此,“哀气”可以理解为一种悲伤的气息或气质。
由于“哀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哀”和“气”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哀气”可能被用来形容特定事件或时期的悲伤氛围,如战后的城市、失去亲人的家庭等。
由于“哀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哀气”来增强悲伤的氛围,如:
雨后的街道,弥漫着哀气,
每一滴水珠,都映照着过往的悲伤。
由于“哀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
“哀气”作为一个描述悲伤氛围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可以有效地传达悲伤的情感。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