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2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8:27
幽寂(yōu j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幽静而寂寥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氛围或心境的深沉、静谧和孤独。
“幽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幽”字意为深邃、隐蔽,“寂”字意为安静、孤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深沉静谧状态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幽寂”常与禅宗、山水诗画等元素联系在一起,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幽寂”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让人联想到深夜、荒野、古寺等场景,引发人们对生命、存在和宇宙的深沉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深夜的徒步旅行中,感受到了山林间的幽寂,那种与世隔绝的宁静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幽寂”:
月光洒落,幽寂的山谷,
风声低语,星辰闪烁。
心灵在此,找到了归宿,
幽寂之中,我与宇宙对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深夜山林的画面,月光下的树木和岩石,营造出一种幽寂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是远处寺庙的钟声。
在英语中,“幽寂”可以对应为“serene”或“tranquil”,但这些词汇更偏向于平静和安宁,而“幽寂”则更多地包含了孤独和深邃的意味。
“幽寂”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深沉、静谧的情感状态。通过对“幽寂”的深入学,我更加欣赏和理解了那些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世俗的文化和艺术作品。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