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5:21
“清莹秀彻”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描述性的词汇。
综合来看,“清莹秀彻”形容事物清澈透明,美丽而彻底,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人的气质或艺术作品等。
在文学作品中,“清莹秀彻”常用来形容山水之美,如“清莹秀彻的溪水”或“清莹秀彻的月光”。在口语中,也可能用来形容人的气质,如“她的气质清莹秀彻,令人难忘”。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可以用来形容雕塑或绘画作品的纯净和美感。
“清莹秀彻”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表达对纯净和美丽的赞美。
在传统文化中,纯净和美丽是重要的审美标准。因此,“清莹秀彻”这个成语在文学和艺术评论中频繁出现,反映了人对自然和艺术美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以清新、纯净的感觉,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珠、清澈的溪流或明亮的月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清莹秀彻”来形容我喜欢的自然景色,如山间的溪流或夜晚的星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清莹秀彻的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清澈溪流的画面,水流晶莹剔透,周围环境宁静美丽。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旋律清澈而优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ystal clear and beautifu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
“清莹秀彻”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清莹秀彻,锵鸣金石。
他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莹】
(形声。从玉,荧(yíng)省声。本义:珠光的光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莹,玉色。一曰石之次玉者。 、 《逸论语》-如玉之莹。 、 《韩诗外传》-良珠度寸,虽有白仞之水,不能掩其莹。
【组词】
莹华
3.
【秀】
(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本义:谷物抽穗扬花)。
同本义。
【引证】
《尔雅》-荣而实者谓之秀。 、 《广雅》-秀,出也。 、 《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组词】
秀发、 秀穗、 秀而不实
4.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