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1:00
孤木:字面意思是指单独的一棵树,没有其他树木相伴。基本含义通常指孤独、孤立无援的状态或物体。
“孤木”一词由“孤”和“木”两个字组成。“孤”字古汉语中意为单独、孤独,“木”字则指树木。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孤木”这个词汇,其含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固定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孤木”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坚韧。例如,古代文人常以孤木自喻,表达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独和坚守。
“孤木”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景象,以及那些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个体。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徒步旅行中看到一棵孤木矗立在山巅,它那孤独而坚韧的姿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思考了关于孤独和坚持的意义。
诗歌: 孤木立山巅, 风霜不改颜。 虽孤心不孤, 坚韧似磐岩。
想象一棵孤木矗立在荒野中,风声呼啸,树叶沙沙作响,这种景象和声音会给人一种孤独和荒凉的感觉。
在英语中,“孤木”可以对应为“solitary tree”或“lone tree”,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象征着孤独和孤立。
“孤木”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现象,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表达。通过对“孤木”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词汇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