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5:07
“三尺之孤”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身高只有三尺(古代长度单位,约相当于现代的一米)的孩子,通常用来形容年幼的孤儿。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年幼且无父母照顾的孩子,强调其孤独无助的状态。
“三尺之孤”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三尺”是对孩子身高的描述,而“孤”则是指没有父母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孤儿往往被视为需要特别关爱的对象。这个词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对孤儿的同情和关怀,也体现了对家庭完整性的重视。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怜悯。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不幸中成长的孩子,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慈善活动,为孤儿院的孩子筹集物资和资金。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三尺之孤”这个词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遥远的小镇,
有一个三尺之孤,
他的眼中藏着星辰,
心中却满是孤独。
看到“三尺之孤”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瘦小的孩子在寒冷的街头徘徊的画面,以及那种孤独无助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orphan”来形容孤儿,但缺乏“三尺之孤”这种对年龄和身高的具体描述。
“三尺之孤”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了解和使用这个词,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还能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