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6:29
“兄弟阋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兄弟之间因为争执而互相攻击,比喻内部不和或争斗。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说,兄弟虽然在家里争吵,但对外来的侮辱却能共同抵御。
在文学作品中,“兄弟阋墙”常用来描述家族内部的纷争,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的关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内部冲突,不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组织或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同义词“骨肉相残”和“同室操戈”都强调了内部冲突的严重性,但“兄弟阋墙”更侧重于兄弟或家族成员之间的争斗。反义词则强调了团结和和谐。
“兄弟阋墙”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谐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兄弟阋墙”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家庭内部冲突的负面评价,强调了团结和和谐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绘了一种破坏性的内部冲突。联想可能包括家庭纷争、权力斗争等不愉快的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家族企业因为继承问题而兄弟阋墙,最终导致企业分裂。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团结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兄弟阋墙,墙外风声鹤唳,墙内泪眼婆娑。”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两个兄弟在墙边对峙的画面,墙上的裂痕象征着他们之间的裂痕。听觉上,可能是争吵的声音和最终的沉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mily feud”或“internecine strife”,但这些表达没有“兄弟阋墙”那样具体到兄弟之间的关系。
“兄弟阋墙”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家庭内部的冲突,也提醒我们在任何团体或组织中,团结和和谐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引狼入室!
1.
【兄】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兄,长也。 、 《尔雅》-男子先生为兄。 、 《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组词】
乃兄、 令兄、 愚兄、 家兄
2.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
3.
【阋】
(会意。从門(斗),从兒,兒亦(ní)声。兒,善讼者。本义:不和,争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鬩,恒讼也。 、 《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 《国语·周语》-兄弟谗阋。 、 《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组词】
阋讼、 阋墙、 阋墙谇帚
4.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