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6:53
“勤兵黩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频繁地使用军队,不加节制地进行军事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领导者过度依赖军事力量,频繁发动战争,不顾及和平与民生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勤兵黩武”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好战的国家或领导者,强调和平与和谐的价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过于好斗或不理智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或军事战略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国家的军事政策和行为模式。
同义词:穷兵黩武、好战、武力扩张 反义词:和平共处、和衷共济、息事宁人
同义词“穷兵黩武”与“勤兵黩武”意思相近,都指过度使用军事力量。反义词则强调和平解决冲突和合作的重要性。
“勤兵黩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文献,反映了古代对军事行动的审慎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批评过度军事行动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和平与和谐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勤兵黩武”这个成语在批评那些忽视和平重要性的行为时尤为有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警示过度军事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战争和冲突的负面情感,如恐惧、悲伤和愤怒。它提醒人们和平的宝贵和战争的破坏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不顾后果的好战行为,强调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勤兵黩武,战火连天,和平之花,何处寻觅?”
看到“勤兵黩武”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战争电影中的炮火连天和士兵的呐喊声,以及和平鸽和宁静的田园风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litarism”或“warmongering”,都指过度依赖或推崇军事力量。
“勤兵黩武”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警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对军事行动的批评和对和平的追求。
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
1.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
2.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 《易·说卦》-离为戈兵。 、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
3.
【黩】
(形声。从黑,卖声。本义:污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垢非可握持之物,而入于握持,是辱也。”-黩,握持垢也。 、 《汉书·谷永传》注-黩,污也。 、 《公羊传·桓公八年》-亟则黩。
【组词】
黩昏
4.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