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2:12
“心悬两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同时悬在两个地方。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心中同时牵挂着两个不同的地方或事物,形容心情焦虑、不安或牵挂。
在文学作品中,“心悬两地”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同时牵挂远方的亲人和眼前的困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心中同时挂念着两个地方。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多重牵挂状态。
同义词:心有旁骛、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反义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心悬两地”更强调同时牵挂两个地方或事物,而“心有旁骛”则更多指心思不集中,有其他事情分心。
“心悬两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心理状态的丰富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复杂心理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亲情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心悬两地”常常与对家庭的牵挂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多样化,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描述职场人士的复杂心理状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焦虑和不安,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无法集中精力,心中多处牵挂的状态。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我的思维和表达,使我更加关注内心的平衡和集中。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工作调动,我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另一个城市工作,那段时间我常常感到心悬两地,既担心家人的适应,又挂念旧同事的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悬两地月明中,一地相思一地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两个地方的中间,眼神迷茫,心中充满牵挂。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钢琴曲,表达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rn between two places”或“divided atten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心悬两地”那样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心悬两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人的心理状态,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背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孩子考上外地的大学,这让我两地分居的人~。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