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3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30:45
词汇“往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分析,“往”通常表示过去、前往的动作,而“跅”字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可能与行走、足迹有关。结合这两个字,“往跅”可能指的是过去的足迹或行踪。
“往跅”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过去的行迹或足迹,可能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的历史轨迹。
由于“往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表达对过去**或人物行踪的描述。
“往跅”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对行走、足迹的描述有关。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类词汇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下,“往跅”可能被用来强调对历史的尊重和追溯。
“往跅”可能带有一种怀旧和追溯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逝。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往跅深深,每一足迹,皆是诗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人物行走的画面,音乐上可能联想到悠扬的古琴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相似的概念。
“往跅”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它能够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
1.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2.
【躅】
足迹。
【引证】
《说文》。按,迹也。-躅,钲躅也。从足,蜀声。 、 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尘游躅于蕙路。
【组词】
躅路
功绩。
【引证】
梁启超《戴东原图书馆缘起》-校长程君仲沂及奉职斯校之诸君子,低回遗躅,观感实深。